有这样一则“轿夫湿鞋”的故事:明代张瀚初任御史,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。王廷相给他讲了一个乘轿见闻:说他乘轿进城遇雨,一轿夫穿了双新鞋,开始时怕弄脏了鞋“择地而行”,循着干净的路面走,但进城后泥泞渐多,轿夫一不小心,踩进泥水里,此后便无所顾忌地踩下去,“不复顾惜”了。王廷相说:“居身之道,亦犹是耳,倘一失足,将无所不至矣!”张瀚听了这些话,“退而佩服公言,终身不敢忘”。时时警醒自己以“轿夫湿鞋”为鉴戒,为官从政不失足、常在河边不“湿鞋”、手中有权不任性,成为一个为政清廉的好官。由此可见,及时抓好警示教育是很有作用的。
由“轿夫湿鞋”,不禁使人想起那些贪官的蜕变过程,与这何其相似乃尔。从警示教育片中可以看到,一些官员初入仕途,倘能以“常在河边走,就是不湿鞋”警示自己,谨慎从事,守住底线,请吃不去,送礼不要,玩乐不搞,保持干净之心和高洁之身。然而,随着诱惑的增多,“围猎”的加码,感情的误导,便逐渐产生了“常在河边走,哪能不湿鞋”的想法。于是,心理防线松动了,思想戒备放松了,“小饭局”敢去,“小意思”敢收,“小兄弟”敢交,“小交易”敢做,……。如此积以时日,就有了“既然湿了鞋,干脆洗个脚”的大退让。最后,便“不复顾惜”,无所忌惮,索性来个“既然洗了脚,何不冲下澡”?饭局的频率越来越高,收受的钱物越来越多,身陷的泥潭越来越深,最终便踏上了人生不归路,在铁窗之中作忏悔、度余生。真可谓:一着不慎,满盘皆输。等到悔不当初,已经为时晚矣!
“轿夫湿鞋”虽然是一则历史故事,但却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鉴戒。
要自觉慎初。“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”。“欲善终,当慎始”。不“慎始”者,又岂有“善终”?因此,为官从政要高度重视扣好廉洁自律的“第一粒扣子”,坚决打好遵规守纪的“第一次保卫战”,办事讲原则守本分,做到情面一点也不能给、口子一次也不能开、私情一件也不能办,始终坚守纯洁的“精神家园”。
要自觉慎微。“不矜细节,终累大德”。一张购物卡、一次饭局、一趟旅游、一个红包……,都可能导致管涌效应。因此,要牢记小事小节中有党性、有原则、有人格,保持“微亦足道”的谨慎警觉,时时加强自我约束,坚持一丝不苟、诸事不怠的行事作风,谨小慎微,从小事做起,从点滴着手,防微杜渐、防患未然。
要自觉慎独。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慎独的定力,心中常念“紧箍咒”、手中常持“铁戒尺”,不以“无人知晓”自我麻痹,不以“就这一次”自我放纵,不以“下不为例”自我原谅,自觉戒除贪念、抵御诱惑、抵抗腐蚀,永葆共产党人“拒腐蚀、永不沾”的清廉本色,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政治答卷。